|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——江西地源业务骨干再赴浙考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时间:2025-05-08 4月15日,江西地源组建第三批业务骨干调研组,再次奔赴浙江,深入安吉县、桐庐县开展深度考察,重点解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、美丽田园建设、农文旅融合、乡村振兴、地质灾害防御、矿山修复等创新实践。
第一站:安吉县余村——“两山”理念的发源地 调研组首站抵达安吉县余村,这里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重要理念的发源地。余村地处天目山北麓,因境内天目山余岭及余村坞而得名。多年来,余村在“两山”理念的指引下,走出了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。 (1)生态赋能,筑牢安全防线:余村构建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山洪灾害防御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,建成主要人口、重要产业分布区防洪闭合圈。通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、引水入村、生态补水、护岸修复、堰坝生态化改造等项目,不断提升河湖水质,守好水生态安全底线。 (2)产业融合,探索美丽经济:余村探索“产业生态化、生态产业化”的美丽经济发展之路,打通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通道。大力发展绿色休闲产业,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,将河湖管护与农村旅游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叠加,开发出竹林碳汇、生态研学、短视频创作等文化创意产业,推动绿色休闲产业再升级。 (3)空间优化,打造宜居乡村:余村实施“1+1+4”规划,加快建设“一环三区”,将全村划分为农业观光区、生态旅游区、美丽宜居区,用一条绿道串联起整个村庄,实现生产、生活、生态空间合理布局。数据显示,余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,带动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,成为“两山”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。
第二站:安吉县青龙村——千亩良田的集中整治 第二站来到安吉县递铺街道青龙村,这里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。通过撤并建设用地图斑114块,搬迁农户240户、企业23家,复垦建设用地300余亩,开发农用地垦造耕地200余亩,非粮化整治面积1400余亩,结合千亩方实施形成连片耕地1700余亩。项目不仅优化了土地布局,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,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第三站:桐庐县梅蓉村——“农业+旅游”的田园风光 第三站来到桐庐县梅蓉村,这里地处富春江畔,拥有“山田村树江”次第排开的独特风土。调研组重点考察了梅蓉村的田园景观化设计和“农业+旅游”模式。 (1)田园景观化设计:梅蓉村结合本地农业资源,打造兼具生产与观赏功能的美丽田园,将千亩稻田与数字农业、文旅产业深度融合,形成“田园交响曲”里的共富乐章。 (2)“农业+旅游”模式:梅蓉村保留原有的建设用地类型,打造农田与商业活动场所融合的模式,植入自主咖啡品牌,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。数据显示,梅蓉村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,带动农旅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,成为“农业+旅游”模式的典范。 第四站:桐庐县彰坞村——“宅基地改革+乡村建设”的创新实践 第四站来到桐庐县江南镇彰坞村,这里以“宅基地改革+乡村建设”模式入选经典案例。彰坞村自然环境优美,人文底蕴深厚,明清古建筑众多。 (1)宅基地改革: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彰坞村村民对宅基地的需求与宅基地指标严重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。为进一步实现村民从“有居”到“优居”的蝶变,面对启动资金筹集难、农房闲置程度高等难题,彰坞村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拆除老旧房屋30000多平方米,挖出建房指标100多个,解决50多户村民建房需求,同时优化土地资源结构,推动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,形成了可学可鉴的旧村改造“彰坞模式”。 (2)乡贤返乡创业:彰坞村全面推进“空心村”整治,华家塘区块拆除42幢破旧农房,平整出集体建设用地23.6亩。通过土地复垦、旱改水等方式,增加村集体收入,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。同时,引导乡贤返乡投资创业,目前已吸引16名乡贤返乡,投资意向达3000万元,形成了“以乡情回报家乡”的良好氛围,越来越多新乡贤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角落,为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、共绘蓝图。 启示录: 总之,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。此次江西地源业务骨干深入浙江多地的调研,全面解码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创新实践,为企业的业务拓展和项目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。 未来,我们将以浙江经验为指引,聚焦企业自身业务领域:一是结合项目需求,优化土地资源整合,提升项目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;二是探索“生态修复+产业融合”模式,推动项目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;三是引入数字化与生态化理念,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。通过这些努力,为江西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,助力“两山”理念在更多项目中落地生根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