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地源公司logo
文章
  • 文章
  • 产品
搜索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新闻资讯 >> 江西地源一行赴浙取经 解码土地整治与文旅融合新范式
详细内容

江西地源一行赴浙取经 解码土地整治与文旅融合新范式

时间:2025-03-03     作者:罗孝鑫【原创】

2月26日,江西地源派出一支业务骨干组成的调研团队于南昌启程,赴浙江省桐庐县、建德市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考察,系统探寻"全域土地综合整治"与"古村落保护"的创新实践路径。此次考察聚焦两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文旅融合发展经验,为公司在乡村振兴领域的项目布局提供了重要启示。

【Day1 桐庐行:土地整治的"黄金左岸"实践样本】

调研团队首站抵达桐庐县梅蓉村。这个坐拥富春江畔山水资源的村落,通过三年土地综合整治已蜕变为"黄金左岸"共富带的核心示范点。

在村干部带领下,团队实地考察了农用地整理区、生态修复带和美丽乡村示范段。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通过"田水林路"系统治理,低效耕地变身连片良田,废弃矿山化作湿地公园,村民们不仅实现户均增收30%,更自发组建了护水志愿队。

"土地整治不是简单的推土机作业,而是要用生态思维重构乡村价值。"该村负责人介绍道,梅蓉村创新采用的"生态银行"模式,将碎片化资源整合为可交易指标,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超2亿元。

【Day2 百江镇:乡村振兴的"加减法"智慧】

次日,调研团队走进桐庐县百江镇后河村和联盟村。在联盟村乡村会客厅里,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"振兴茶话会"。

会上,乡镇、村干部分享了土地整治的具体做法,"我们通过'土地整治做减法、产业融合做加法',让空心村变身网红民宿集群。"百江镇分管领导亮出成绩单:通过土地流转整合零散耕地1800亩,拆除闲置农房42栋,复垦废弃矿山3处,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亩,最终形成"田成方、路成网、渠相通"的现代农业格局。数据显示,整治后耕地流转率达85%,亩均产值提升40%,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.6万元。
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其首创的"乡村治理积分制",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得"生态币",可兑换农产品或旅游服务,形成了"人人都是参与者、受益者"的良性循环。

【Day3 建德行:古村落的"复活密码"】

压轴一站来到建德市梅城镇。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,正在书写新时代的"复活记"。在修缮一新的严州古城墙下,当地通过"三保留"策略——保留传统街巷肌理、保留建筑风貌基因、保留乡土文化记忆,让90%以上的历史建筑实现活化利用。

为解决古村落保护中的用地矛盾,梅城镇创新推行"集体土地入市"试点,将零散宅基地、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统一收储,通过公开交易平台流转给文旅企业或社会资本。目前累计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20亩,涉及农户45户,为老宅改造、非遗工坊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。

"关键是找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点。"梅城镇负责人表示,他们创新引入"文保+文创+文旅"运营模式,将百年老宅改造为非遗工坊,把废弃粮仓转型为艺术展厅,去年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500万元。

【满载而归:乡村振兴的"方法论"升级】

此行最大收获,在于系统梳理出可复制的"浙江经验":通过土地整治腾挪空间,导入文旅产业激活资源,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治理。正如调研团成员所言:"过去看土地是平面地图,现在要建立三维价值坐标系。"

公司已着手制定《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指引》,重点吸收三大核心要素:建立"生态优先"的空间规划体系;打造"政府引导+市场运作"的投资机制;构建"数字赋能+文化铸魂"的运营模式。

这场跨越300多公里的探索之旅,不仅带回详实的考察笔记和丰富的影像资料,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地源团队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更深思考——当土地焕发新生机,当古村重续文化脉,一幅产城融合、城乡共荣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

总公司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望城新区管委会璜源山路312号地源总部大楼

联系电话:0791-83822799

电子邮箱:jxdiyuan@foxmail.com

技术支持: 南昌启航科技 | 管理登录
seo seo